第一百零七章 读法(2 / 2)
其一,是世俗的物质、来往之中,是生存需要。这是必须的。
其二,是和古人对话的文人语言体系中。这是我国文化延续不同于其他绝大多数民族之处。汉语言由甲骨文至今,基本保持下来,并不断丰富、裁减。
其三,自己的思考。比较典型的,孔子、司马迁、苏轼、笑笑兰陵生、李渔,等等留下或没有留下自己文字的读书人。他们的头脑,不同于为“稻粱谋”碌碌之辈,精神境界往往大于“物”的追求。
具体表现在,文字精、工的追求,结构的宏大、严谨思维,情节的跌宕、起伏创造,内容的新奇怪巧的编排,人物的树立与打破……无一例外地,需要自己的功底和积累,思考与慕求!
……
现在,不管是什么创作风格、流派、本体,无非是人的头脑,对已有的,或超现实的,加工、合成后的思维载体。尽管可能文字符号有新的进展,如网络文字和表达,其思维脉络和呈现,仍然不出固有的范畴。所以作者发表自己的文字,还要对受众负责,对文字传承负责,对人类的本质的、最美的核心,要担负自己的职责!
我国文坛、电视坛、电影坛、歌曲坛……文化场所,普遍出现大家所谓的“浮躁”、“急躁”,现在还有一种“跳躁”——骂……都是我国建国以来,负面反映的集中体现。所以台湾人,会说,中华文化的继承,目前,在台湾——这不是自夸!
感谢读者群,对拙作的光顾。本人还得继续前行。客气话就不多说了。
网络作品,有其好处,起码调动了大量草根“作家”,有了自己的舞台、天地,副作用大小,有待于历史检验。就像戏台慢慢淡出人们视线与生活内容一样。
我们的国人,就比例而论,乐观点,百分之九十,处于“物质”阶段,即为活着而辛苦蝇营狗苟。希望这个比例,早些改善。那样,我们民族的昌盛,或许更纯洁、更有创造于地球之村吧。
“作家”之酸苦,杜甫一语道破天机:“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构思辛苦;“为求一字稳,捻断数根须”遣词造句辛苦。就我说,坐在凳子上码字,常常想不起咋写时候,那痛苦,非其中人,不得与语也!()
一天坐在电脑前,起码码字四个半小时,假节日,就格外多些。一边上班,辛苦而报酬不成比例,且报酬往往是0,只有少数阅读;一边思索着主人公的情节和命运:网络派码字工,实在是直追蚂蚁般的忙碌!
感慨凌乱,对不起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