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1 / 2)
当送步瑶去酒楼后就回去看伊宁(姨妈)了,也不知道她的伤势到底怎样了,昨天在电话里也没有说清楚,等下看情况要不要陪她再到医院检查检查。
早上这点时间过得特别快,不知不觉就大半晌午了。待我将车停好,看了下表,时间已经过了九点。
“我已等待了几千年,为何良人不回来?”
打开车门,在清晨的阳光里扑面而来的不是风,而是一句温柔断肠的歌。
又是这一首《北京一夜》,等只是唱的人不再是阿信,而是它的原唱者陈升和刘佳慧。
一对年轻的新婚的夫妻。结婚仅一个月。丈夫就被抓去做壮丁了。临走时他叫自己的妻子放心在家里等他。结果一等就是几十年。年轻的妻子变成了老太太,但她相信丈夫一定会回来,每天都在胡同口守侯,每年都为丈夫做一双鞋。有人去她家,看见她家一炕都是她为丈夫做的鞋……
京味的调子,京味的词句,男人的苍凉,女人的痴迷,阳刚与阴柔的交融,仿佛有一种穿越时空的力量,很容易就能将人带回那个特殊的年代里。
咋听之下,歌词带来的是一种迷离的美态,深藏在其中的每个词,每个意味,都是如此不可捉摸。
平白直爽的用词带来的竟是不可捉摸,真的很有些匪夷所思。
百花深处。
多美妙的名字啊!
让人有种拨开花丛,天高气爽的感觉吧?
但其实,百花深处,只不过是一条小巷子。一个非常窄小的胡同。北京的一个地名。
这个地方我知道,东起护国寺东巷,西至新街口南大街,北侧与新太平胡同相通,南侧与护国寺西巷相通,是属于西城区什刹海街道的辖域。
胡同很窄,不易被发现。
两边都是用砖头砌成的房子,应该是厂房之类,看上去年代很久远样子,甚至墙上都长出青苔。再往里走些,能感觉到空敞些,但绝没有百花深处的感觉。当身临其境,当清风拂面,阴雨连绵,阳光普照,让人有种异世之感。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第一次读到“百花深处”是在晏几道的这首词里,当时虽还年幼却已经能觉得其中的美了。多年后,听到这首《北京一夜》,于是也知道了一个关于百花深处胡同的故事。
明代万历年间,一对年轻张氏夫妇,勤俭刻苦,在北京新街口以南小巷内,买下20余亩土地,种菜为业。数年后,又在园中种牡丹芍药荷藕,春夏两季,香随风来,菊黄之秋,梅花映雪之日,也别具风光,可谓四时得宜。当时文人墨客纷纷来赏花,于是这个地方被称为“百花深处”。张氏夫妇死后,花园荒芜,遗迹无处可寻。这个地方变成小胡同,但百花深处的名字,却一直流传了下来。
数百年后百花深处还在,只是我们再也看不见“捧着绣花鞋的老妇人”,“把酒高歌的狼族”,也听不见千年等待城门打开的呼唤。曾经是风云集散之地,曾经是文人名优之家,夜空中都荡漾着咿咿呀呀的管弦丝竹。那斑驳残缺的琉璃瓦、那早已落了漆的朱红木门、那胡同深处的叫卖声,那旧砖墙上的青苔,那燕京的繁华旧景背后的无疾而终的爱情,那暖酒愁肠的少年情怀,跟着苍凉痴迷的音乐回到了那个峥嵘的岁月。没有喝酒,却已经惶恐迷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