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九十五节(2 / 2)

加入书签

宋朝允许太医外出给百姓看病,去哪都成,只要皇族需要时能够得着你。别皇上快咽气了,你还在千里之外给菜贩子号脉呢,这可要亲命了。

金瓶梅中实际上写的明朝太医制度。

明朝的太医院除了负责为皇族、大臣、外国国王看病以外(宫里有三名女医官)还会往各地州府县派遣专业治疗人员,长年为百姓看病。清河县的太医属于派遣人员。

但派出人员也有三六九等,最高者称为医官。这种人相当了不起,必须通过太医院十三经科考试(明朝的中医分十三科)尤其是中医名典《素问》《难经》《本草》《脉经》《脉诀》及各科的必读经典,均是学透了的。

论级别,医官的下面是医士,医士的下面是医生,医生的下边是护士(笑)开玩笑,医生是最低级。民间的大夫被鄙视为医丁,这总让我想起萝卜丁。

在此爆料蒋竹山太医的身世,将竹山并非太医,但他为什么自称为太医院出身呢?

明朝的太医院相当难进,民间自学成才的游医必须有政府官员推荐,才有资格去太医院。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庆祝了。太医院会组织一场考试,通过了,你甚至可以直接做到医官。通不过,卷铺盖走人,举荐你的官员按律治罪。

幸运的是蒋竹山属于另一种途径,他是太医世家,这种家庭可以免试进太医院培养。经过十几场考试以及近乎特种部队般的艰苦训练,蒋竹山被撵出了太医院。大家认为他不是这块料。

所以,蒋竹山同志一直自豪的声称,他是太医院出身。扛着太医大旗四处忽悠,后来解释了富婆李瓶儿,后来我们就不说了。

闲话少说,我们接下来的主人公便是清河县最高级别的太医:任医官。

能做到医官的人,想不老都难,任老头还有何求呢?

他想回东京啊!

明朝太医院的升迁标准很邪门。比方说你在清河县治疗了十个病人,个个药到病除,到了日子,上边有可能调你进东京总部。但如果你看了十个病人,死了九个,同样会调动,支援边远山村,到广阔天地继续做太医吧。假如边远山村你还是没起色,太医院就当你已经死在那了。

对太医来说,病人的口碑最重要,有影响力的官员的口碑更重要。

任医官运气不好,家庭背景不够硬,医术虽然比蒋竹山强百倍,也没有到每个病都妙手回春的地步,所以老头没听到口碑,只觉得点背。

然后,运气还是来了,吏部考功司有个王姓高官,老婆阑尾炎肚子疼,请任医官看一看,任医官几服药治好了。高官很感激,又送匾又送礼,把个任医官高兴的差点一命呜呼过去,每天都在家里念叨:连王吏部都送我匾了。居然王吏部也会送我匾了。如果你是王吏部那么送我匾。

任医官的老伴烦了,“你能不能别唠叨了。”

“住口!”

任医官急了,“多听一遍你会死啊?我不跟你说跟谁说去?跟别人说不骂我神经病吗?”

老太太嘟嘟囔囔你就是神经病。

就在此时,玳安来请任医官了,任医官带上药匣,兴致勃勃前去为李瓶儿看病。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