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6 章(2 / 2)
“你别看就得了。”叶雨柔回头朝着他笑,脚下一提,还在浅浅的水中小跑。
张光荣当然不敢不看,她要往水深的地方走那怎么办?看到这美女跟小孩子似的,小跑起来就溅起水花,又笑着喊:“别这样,等会你的裙子都湿。”
叶雨柔那管,回头又朝着张光荣小跑过来,还不留意将裙子提得更高,张光荣这会还真的不敢看,这美女也太不注意了,淡红色的小三角内裤下面真的湿,紧紧地贴着肉,不但形态全部凸显,也透出里面的一些影子,中间更是陷了一条沟。
“哎呀,不行了!”叶雨柔也感觉到湿了,低头往自己的下面看。她这一喊,张光荣又得回头,这下子两人的眼睛也对上了。
“走了,赶快回去换衣服,小心感冒了。”张光荣已经站起来。
“你知道了?”叶雨柔差点跳起来。
“不知道,行了吧,你这样跑,我不用看就知道你的里面会湿。”
张光荣没有注意这样说,搞得叶雨柔脸又红,里面会湿?天哪!她这次来了真的活见鬼,昨天是坐他的肩膀,今天却让他看见里面。
张光荣那也是用词不注意,说内裤不就得了,说里面。
第三卷:春天的故事第205章:省报效应
第205章:省报效应
这个春节,青山大队的社员们那个都会往张光荣家里跑,就连张卫兵的父母和许春凤一家,都到他家里,给他们一家拜个年。因为大家高兴,也心服,更为他跟县委陆书记的摩擦而愤愤不平。
什么叫和谐,青山大队那是再和谐不过,现在有谁的家里还有啥矛盾?平时也很难见到,有那家的媳妇跟婆婆或者家里人有不和吵架的。
有钱了,社员们的口袋里,也敢塞满红包,看到村里的小孩就给,反正多花个一千八百也无所谓,图个痛快。
“想喝酒的,中午就别走。”张光荣家里的酒最多,这哥们还有几瓶茅台,是到省城的时候,柳月茹的哥给他的购买证,然后到华侨商店才能买到的。这东西,你有钱想到一般商店里还买不到。这哥们和杨玉环的面前堆的红包最多,没办法,谁叫他们都还没结婚。
杨大美人太不好意思,村里当过父母的,都拿着红包往她的口袋塞,搞得这大美人本来浑身穿着红,衬得她美脸已经红润一片,这红包塞得太多,红的那就是害羞了。
“过年以后,咱们出钱,建个新学校,让咱们大队的孩子们书读得好好的,谁要能考上大学,我自己奖励谁一千。”张光荣还不想建大队的办公楼,虽然有些人在说:大队办公的地方,还是在那个老祠堂,现在有钱,盖个办公楼那是小事。不过张光荣不急,学校才重要。
一屋子美女不少,杨玉环和刘巧花自不用说,菊花嫂也凑起了热闹,秋兰也不想走,都还没喝过茅台。几位哥们看着已经拿出来的茅台,这东西在他们的脑子里,以前都是传说。
“真他奶奶的香!”张中国一口茅台进嘴里,还不想先咽下去,让酒在嘴里留得久一点,不喊香也不行。
“奶奶很香吗?”菊花嫂一问,大家都笑,她可不管,“咕噜噜”就咽了两口,她们几个,那是一个个的酒量都不错。
秋兰更是笑不断声,将酒杯举到红云面前,一定要和她干。
红云才不想,美酒是要慢慢品尝的,不是老要干,这跟猪八戒吞人参果有什么分别。
杨玉环却老是露出盈盈笑脸,几口小酒一喝,她已经美得不行,粉脸娇红,丹凤眼更是满含娇情,这笑脸比山上的桃花还美。
“喂喂喂,你说,那位叶记者的报道,什么时候能看到?”刘巧花对这个还特别关心,她不是也让叶雨柔采访了不止半个小时的嘛。
“可能要春节过后吧,你要休息,人家不也一样。”菊花嫂其实比刘巧花还急,她就担心,她那个露出白肚子的镜头,不知道会不会上报。
她们急,陆美娴比她们还急,这个春节她就一个人在县委的宿舍里过,老家她也没有家人,父母都没了,还有什么人能让她回去。说起来她也不想回,以前她做的事太多,回老家还得让人在背后骂。
陆美娴也是喝着酒,她的酒还没有张光荣的好,就喝剑南春,这还是郭峰送的,上次看到她在喝酒,过年就送酒,总比燕窝便宜。
上门拜年的人不少,最起码都是各公社的书记,不过陆美娴的心情却没有过年的那种喜气,老想着张光荣的事。
这家伙,过年了,也没送点什么,向她表示表示,看来他这是真跟她较上劲了。让陆美娴想得最多的,还是省报记者的采访,她在等着看到报纸的心,比任何人都急。
总会有等到的那一天,大年才初七,叶雨柔特地给张光荣打了一个长途电话,才互相说了几句“新年好!”她就说了:“明天注意看报纸,要没定就到邮局的书报摊买一份,她的专题报道明天就见报。”
张光荣一听乐啊,省报他们大队当然有定,不定那是会受到批评的。这哥们大笑的声音,还让别人以为他春节是不是喝了太多的酒。
才初八,也正是开始上班的一天,省报也不知道怎么安排的,专门就选择了这一天,叶雨柔的专题报道登上报纸了。头版是没有,但是第二版却是整整一个版面。
要是在往年,春节过后的头一天上班,大家跟那股喜气洋洋的气氛截然相反,都是一付懒洋洋的表情,甚至还有一些同志好像喝着小酒一样,到了办公室,还是一付老想打瞌睡的模样。只不过因为这份报纸,让整个县委大院里面的人都好像吃了兴奋剂一样,都活跃起来。
专题报道以《新时代创业者的脚步》为标题,当然是署名,介绍的就是青山大队从偷偷包产到户,到现在发展成什么样的详细历程。大家对过程都不感兴趣,这些没有人不知道,感兴趣的是报道提到什么人。
一份报纸,就能让大家强打起精神,各个办公室里,这份报纸主任要还没看,谁敢先拿了,那主任肯定会跟谁急。
计委以前杨玉环的那个办公室,那位顶了她主任空缺的哥们还特别有心,看了三遍,也就差不多下班,最后做了个总结:“张光荣的名字,总共出现有二十三次,杨玉环出现了八次,刘巧花也是八次,还有张组织等等也有五到六次,山柑和番薯这两个名字也有三次,那个**花也有五次。”
这话让办公的人都笑抽,原来这主任是专门算人名出场的次数,还校对了三次。
“那县委领导的名字呢,没有一个?”副主任急忙摘下眼镜,刚才差点跌落地上。
“有,提到了时任县委书记的李先河和黄副书记,也就是现在的黄县长,其他的,没看见。”主任将报纸一放,迅速就有几双手想抢,不过副主任咳嗽了两声,几双手立马回缩。已经排到副主任了,他想将报纸拿过家,利用午休的时间看,别人想看,就只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