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0 章(2 / 2)
“赵厂长……我也知道咱们上沪感光很用心。不过咱们还是进去找个会议室坐下来再介绍?这样你们也能结合图片以及报表、文件来解说嘛,这样才能说的更详细不是?”此时善于交际的程昱出来打圆场了,他看着这不太会说话的赵厂长的样子像是想拉着贾鸿渐就这么在厂门口直接开聊的样子,觉得这也太不是一回事儿了!更何况他这个市委副书记难道就要跟电灯泡一样站在旁边一直等着?好歹给他个凳子坐、给他一杯茶喝好不好?
听到了这里这赵厂长才算是开窍了,“是是是,程书记、小贾同志。你们看看我这人,我就是喜欢说技术……走走走,请两位来我们的会议室!”他带着人赶忙迎着贾鸿渐和程昱进了工厂。
看着这上沪感光厂的这赵厂长的样子,贾鸿渐就觉得这厂子的效益肯定好不了。为啥?别的不说什么技术落后不落后的问题,一般来说哪怕是技术达人来做一个企业的最高领导那也很容易长厂子混不下去,原因就是这领导天生的技术属性会让整个公司偏向于技术宅,也就是技术很不错,但是别的都不行!不会营销不会推广,甚至说不好听点的可能会埋头发展技术,但是发展的全都不是市场需要的技术!这样的企业效益能好么?
一路来到了会议室之后,刚刚坐下喝了口茶,贾鸿渐就看到这赵厂长亲自披挂上阵的开始给贾鸿渐和程昱科普他们上沪感光的历史:“本来在解放前我们上沪感光其实就是一个小手工作坊,后来在建国后,受到国家的号召建立我们自己的民族产业。在当时市政府的关怀下我们感光厂的前身纸品复制厂跟几个当时生产风景纸小公司小作坊合并,然后改名成为了上沪感光胶片厂,当时我们国家受到了美帝国主义的封锁,于是我们开始在中央的号召下边建厂边实验边生产。当时我们设备相当简陋,进厂的技术人员虽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他们都是从事复印纸、风景纸以及其他化工产品的人才,对感光材料还是很陌生,是一道新的课题,需要重新摸索,要重新学习。所有设备都要根据生产实际边摸索边制造。钢材不够用的我们就用木头代替,没有反应锅我们就用陶瓷桶外加人工搅拌代替!
到了现在我们厂的人数由建厂时的108人至1990年的2789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462人,是上海轻工系统科技人员比率最高的单位。根据建厂30年统计上缴利润累计33.06亿元,税金5亿元,相当于固定资产原值的51.5倍,曾经是我们市的100家利税大户之一。”
在介绍以前的历史的时候,这赵厂长相当的自豪。甚至那种感情看起来就像是这个中年人曾经亲自参与了的当年的建设一般!
“不过在生产技术方面,国际上的科学技术进步很快,电脑技术都用于生产设备上。产品都向涂层薄,高温快速洗印方而发展。国内的几家胶片厂跟不上国际先进水平,随着市场的改革开放,进口商品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改变落后面貌,全国的同行们纷纷采取措施,有的改进技术装备,提高产品质量,以便在市场竞争上有一席之地。国内有的工厂采取与外国公司合作,走中外合资的道路。但是我们上沪厂到现在还没有进行确实的改革,是因为我们在想着最适合我们未来的路!
我们现在可以说是出了合资引进的感光厂以外纯粹国营原生的最大的胶片场,我们感光厂就代表了上沪就代表了中国!我们厂里的领导层一致认为在上沪家化的殷鉴在前,我们不能步他们的后尘,毕竟来和我们合资的企业不一定就会有好心!所以我们厂最近正在讨论一个方案。那就是通过跟市政府申请资金,来聘请国外那些退休的老专家们来主持我们厂的技术攻关!如果这样能成功的话,那么不仅能提高我们厂的技术水平,同时还能发挥传帮带的作用,让我们厂的技术员真正的吃透消化国际先进技术!”
听到了这里,贾鸿渐和程昱全都愣了。程昱愣是因为作为市委的领导之一,他以前只是知道这个效益非常不好的感光厂一直在打报告要钱,这让他很不爽,但是他从来没想到原来感光厂是这么有想法的!
而贾鸿渐也是同样震惊这方面,他从来没想到这个年代的国有企业里面居然还有这么有野心的!在这个年代的国有工厂里,大多数那都是靠着政府来引进外资,想走简简单单就能强大的路,但是这样借助外力的路放在武侠小说的体系里那就是邪门歪道!就是旁门左道!
但是这样一个效益不怎么样的上沪感光厂却非常有想法,想要通过引进人才来通过自我技术增长来达到一个更稳固更高效的改进,而且这样总的来说不用引进国外的先进生产线就不用花掉国家的大量外汇,只需要相对很少的钱来外聘专家就行。如果他们真的是想这么干的话,那么这上沪感光厂搞不好还真的非常有搞头!他们所缺乏的就是一个真正的领头人——一个能帮他们做市场,帮他们宣传,帮他们进行各种交涉,帮他们争奶吃的老大!(未完待续)
第四七四章 路在何方
“喔?这个想法倒是很有趣,赵厂长详细说来听听?”贾鸿渐此时非常有兴趣的提议道,本来调研之前他还觉得这次调研是因为盛大的业绩导致中央把他贾鸿渐当成是专门给国企擦屁股的大救星大英雄了,来之前还有点小不爽,可是刚才听到了那赵厂长的一番叙述,他还真觉得这个上沪感光很有上进心啊,甚至他都有了点陪这上沪感光玩儿的想法了!
“好的,是这样的,从建厂初期开始,我们厂就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先后建立了一整套配套设施和生产车间,如建立中心试验室,不断调进各类人才,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然后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关怀下,我们还与有关科研研究单位协作,在厂外实行科研、教育、生产单位三结合,在厂内实行领导、技术人员、工人三结合,依靠这二个三结合,我们厂之前一直是中国最大的胶片生产企业,冀北省的那乐凯还只能算是我们的弟弟而已!”
赵厂长越说越兴奋,口干舌燥的他喝了一口水之后继续说道,“我们厂的领导层翻来覆去的考虑来考虑去,我们企业既然有这么完备的研发和实验体系,我们其实是没必要跟外国合资的,我们只是因为某些事情浪费了十年而已,只要外聘一些外国专家当顾问来指点我们的攻关项目的话,只要技术突破了,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在近两年做出来国外80年代末科技水平的产品!这样的话哪怕是纯粹技术上面没有国外的柯达和富士好,但是胜在价格便宜更亲民!像是柯达的胶卷在美国卖3美元一卷,在国内卖2美元也就是16元人民币,但是我们上沪感光如果赶上了他们80年代末水平的话,那么我们生产出来的胶卷就可以卖8元或者10元,而且效果差距并不是很大!这样一来在国内应该还是可以受到欢迎的!关于这个项目的问题,我们已经开始写报告了,如果上交上去的话,我们应该很有希望能够进入95年的上沪市14大科技重点攻关项目……”
呦。贾鸿渐越听越觉得这个上沪感光很有趣,好像很好玩很有潜力的样子!现在还真动了接手之心的他开始详细的了解了起来“那赵厂长能够给我们介绍一下咱们上沪感光的具体产品线么?”
“好的!经过建厂之后30余年的努力,我们厂现在已经形成十三大类36个品种175个规格,主要产品有胶卷、相纸、电影胶片、医用X光片、特种胶片等!以前我们厂的【上沪牌】胶卷一直都是市场上的霸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