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卷 第五十七章 大师之作(2 / 2)

加入书签

虽然对《黄飞鸿》的票房很看好,但该有的宣传程序还是得遵守。

总会有人不知道自己的电影已经上映了!

走出卧室,洗完澡,许辉走了出来。

陈小宇正在玩手机。

“你又没去上班?”

拿起摆在她面前的一张报纸,许辉没好气的白了眼自家的小堂妹。

“最近公司最大的事情就是你的电影上映了,我觉得跟着你才是我应该做的事情!”

陈小宇赶忙收起手机,一脸谄媚的看了眼许辉:“哥,我最近零花钱没了,你看看…”

“…你一个月工资不够你花的吗?”

“工资是我的嫁妆,哪能随便乱动!”

“…”

许辉有点无语。

陈小宇说的还真有道理!

“这样吧,你找几篇有关《黄飞鸿》的影评,念给我听听…”

“按字算钱吗?”

许辉没好气的放下手上的报纸,陈小宇赶忙讨好的接了过来,找了一篇影评,读道:

“一部《黄飞鸿》,直接让年轻的许辉成了大师级别的导演!整部《黄飞鸿》其精髓就是它的英文名——“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中国往事。

如果许辉只是单纯从清末那个时间段讲述一介武夫的故事,那这部电影最多只能算不错,远远达不到大师手笔的程度!

事实上,《黄飞鸿》这部电影全方位展示了一个支离破碎和万象更新的时代里,各阶层中国人的生活剪影与精神根性。

作为主角的黄飞鸿,虽然是武夫,但却是一代宗师做派,举手投足沉着儒雅,处变不惊,兼之医术精通,允文允武,正是中国传统士大夫阶层的代表。

巨变到来,他们是最先受到冲击的那群人。但他们却也是最先觉醒的一群。从林则徐到魏源,再到同治中兴一帮重臣,图变之思开始在上层蔓延,直至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乃至辛亥革命,虽然他们本身作为一个过时的旧阶级被扫入了历史的故纸堆,但开风气之先、思救国之始的功劳,却是无法磨灭的。

正如那个时代的士大夫阶层一样,电影中的黄飞鸿也经过了思想转化的过程。一开始的他是保守的,甚至不无顽固。但随着叙事的开展,他一方面为留学归来的十三姨所感化,一方面被中国积贫积弱的不争现状所震惊,开始心向变革。

当然,作为传统中国人的黄飞鸿,在大时代中也有着他个人的局限性。对待残破的国家和羸弱的国民,他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却无法寻找到救国救民的法子。医术救不醒国人,拳脚更打不醒国人,他只能众人皆醉我独醒,退到家乡独善其身。

而十三姨和牙擦苏等人,代表的是另一种中国人。他们全盘接受西化,却与这个古老国家显得格格不入,反而自己也成为了某些激进爱国分子的革命对象。

他们的那一套不能拯救这个病入膏肓的垂老帝国,只能去证明,所谓华夏礼仪之邦、皇天后土之地,距离世界,已经有了多么令人恐惧和绝望的距离。

剩下诸形诸色的各色人等,无不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阶级、阶层代表性,如严振东!

严振东是个很悲情的人物,他身上带有旧秩序的隐喻——拳脚过人、武勇无敌。

但在这个变幻的时代,他的那一套已经过时,所以他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贫困潦倒英雄末路,要么犬附恶徒助纣为虐。他的死是自作自受,却也是一场命数的悲剧。拳脚永远无法低过枪炮,而他,不过是一个错误的时代中的悲情英雄。

只是电影中提出的问题,许辉却没有给我们解答,他所塑造的黄飞鸿,佛山无影脚下从无三合之敌,正义者恒胜,不义者必毙,他用这样充满浪漫主义和英雄主义的简单手法,解决了电影中的矛盾与戏剧冲突,却也留下了一个问题,让人思考,让人深省…”

陈小宇的阅读一点也不深情并茂,明明是正面夸奖许辉,却听的当事人一点感觉也没有。

“…行了,别读了!”

“那给我钱!”

许辉掏出钱包,然后有点尴尬了:“我身上没有现金,待会给你转账!”

“…你想赖账?”

“我是那种人嘛,对了,换件衣服…”

“干嘛?”

“马上我们要去沪上然后去杭洲,顺便给你放几天假,回家看看!”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