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会盟之约(1 / 2)
四月底的官道上行人十分稀少,这里是秦岭山脉一带,数百骑从官道上急速地驰过,突然一个转弯拐入了山角,那是一条小道,沿着山势曲折盘旋,直入云深不知处。秦岭山脉多有这种高山峻岭的地形,都是极削极挺的山势,半山之上云缠雾绕,颇有仙境的韵味。
这一行人正是朱隶和他率领的西入蜀中的一彪人马。马行快捷,才两个时辰的工夫已经穿越了一百五十多里的路程,从狂风巨盗盘踞的山谷赶到了这个经营了已有数年之久的秘密据点。这时山势越行越高,渐渐地马儿只能够里足呼气了。朱隶一跃下马,拍拍马儿的脖颈,将它牵到了一旁的山林里,这马儿甚为乖巧,侍卫欧阳振这时亦跃下马来,兴奋地道:“到了,王爷,再往上走半里路就是我们的山寨了。”
朱隶微微一笑,洒然前行。有欧阳振这个负责川中事务的识途老马带路那是比任何的向导还要来得好,众人在这茂密的山林之间穿行了不一刻,就看见了一座被许多矮小的木屋围在中间的草庐立在半山的一块平地上。
一片云雾氤氲之中,山崖临空,白茫茫的雾气从上空飘过,所有的一切都像是浸在水中的倒影,风啸声掠过山崖峭壁,发出轰轰的响声,而那耸立的草庐仿佛是海上的虚阁,云里的浮光,充满了一种神秘的色彩,遮盖着长长的山草的草庐顶端微微地随风轻摇,似乎只要略不经意就会被这风给吹到千万里外似的。
朱隶只觉得心头的思绪都在一息间平息了下来,他深深地吸了口气,心胸瞬间感觉广阔了起来。
吩咐侍卫统领秋风剑李铭,将带着的狂风巨盗等一干人就地羁押起来之后,领着慕容雪和刘佳莹推开了草庐的门。
※ ※ ※
苏静月张开了眼睛,在她的意识中,这一阵昏迷不过是短短一刹,谁知张开眼首先看见的却是烈日高悬,自己躺在一颗大树的树荫下,这和她昏迷时怕不有两、三个时辰过去了。
苏静月试着运了运气,感觉自已的内伤已经好了近八成,但似乎又有一些什么不对。她的动心忍性之功虽然是道宗修行的基础功夫,但走的却是借助红尘磨练而练就的凛冽森寒的路子,这有助于她时刻保持头脑清醒,能更冷静的判断事物的发展变化,烛照一切,这也正是道宗修行诸般法诀的要诀之首。
抬眼四望,只见青山雄伟,绿草荫荫,在百米开外有一浅潭,水清见底,流水声淙淙作响,经历过血腥厮杀后再身处这种自然的宁静之中,更感到这种宁静的可贵。
苏静月不由的吐了口气,放松了心情,有些奇怪的想,那个年青人到哪里去了。
就在这时,水潭的水面微起波澜,从水下升起一个人来,正是那年青人。
朱隶这时已发现苏静月醒了过来,于是含笑向苏静月走来,随着他一步步走近,苏静月的脸上神情竟是变化万千,最后给人的感觉竟似乎成了一个柔弱无依的绝代佳人似的。
百米距离并不足以遮掩什么,朱隶连苏静月脸上随着自己一步步走近时,微泛起红霞,神态若喜若嗔,似羞似醉的表情都看的清清楚楚。
此刻在苏静月心中,感觉朱隶似乎和青山、绿草、流水完全溶为了一体,这些年来,她一直用动心忍性大法来压抑自己对自然景物的醉心之情,怕这种迷恋影响自身修行的精进,现在这种压抑竟是完全放任了下来,仿佛投身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融入了那山峰落日后的黄昏般,如同淙淙流水,悠悠白云。
苏静月躺在地上痴痴的看着朱隶,由于朱隶一直在运转魅影迷心心法,所以此刻在她眼中,朱隶是如此的英武不群。
她微微叹息着,柔声道:“我奉师尊之命前来取这紫晶玄铁,如今受挫于你,也无颜回去拜见师尊,这紫晶玄铁公子便拿去吧,想公子如此身手,料来也不会惧怕我道宗追辑的。”
朱隶微微吃了一惊,当年道宗、菩提禅院、少林、华山、武当、峨嵋、崆峒及武林四大世家的联手令魔门土崩瓦解,一朝溃散。从此魔门中人只能另起炉灶,虽然最终成就了大明王朝,但这些门派的实力却是不容低估的。
今日却想不到一向不太理会江湖是非的道宗竟会对这紫晶玄铁感兴趣。
朱隶拿起装紫晶玄铁的小盒,竟是出乎意料的沉重,仿佛有一种生命的悸动从盒中传出,在向他招唤。
略一沉吟,朱隶道:“如果你能做主,令道宗支持我逐鹿中原,那么这紫晶玄铁仍归你所有,且成事以后,只要是我朱隶做得到的事情,我都尽力满足你们的要求,如何?”
“你是燕王朱隶?”
苏静月惊道。
“不错。”
朱隶道。
“如果燕王能提供稀有的材料,助我道宗一脉探求天道之秘,我道宗上下愿听凭燕王的调遣。”
苏静月道。
“好,那我们就一言为定。”
语毕,朱隶探手扶起了苏静月。
无意间,在魅影迷心心法的帮助下,朱隶与道宗结成了盟友,并且同时收服了以狂风巨盗等为主的一批江湖黑道人物。
※ ※ ※
谢云山的身形忽然加速,在黎明到来前沿着山脚狂奔,数十息后已经到了岸边,河岸在这里突然收缩,原本开阔的河面由茫茫无际一转而为狭窄湍急的深水旋涡。
恰在此时,那船舶一个转弯,沿着河道拐向了这边,到了这两岸最狭窄之处。谢云山身形展开,从相隔十丈的岸边礁石上往船上掠去,衣衫迎风狂舞,却没有发出任何声息,一切奇异的仿佛在梦里一般。
他的身体迎着风势往前横掠出去了七丈,忽然间往下沉落,眼看就要落入河内时,又恰在此时衣衫鼓风,整个人顺势而起,再度滑过三丈的距离,轻轻地贴上了船舶的舷外侧。整个过程浑然一气,充满了天马行空般的潇洒自然,有若羚羊挂角般毫无踪迹可寻。
谢云山将耳朵贴上了船舷,人声传来。心中一动之下,谢云山沿着船舷移开了数尺,倏忽间已经升至距离原来所在足有三丈距离的地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