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转型(2 / 2)
杨钰莹想要有所成就,就必须要转型!
但转型……从来都是无比艰难的!
尤其是像杨钰莹这种,她的嗓音、她的形象,早就已经固定化了,别人只要一听她的名字,就知道是唱甜歌。
这样一来的好处就是,她的受众相当稳定,她的商演价位始终也稳定,但坏处就是,她想转型,比其他歌手要更加的难了无数倍。
尽管叶冷松手里存着无数后世歌曲,尽管他也知道哪些优秀,哪些大卖,哪些听众广但评价不怎么样。但这一切是叶冷松在能明确把握哪些人适合唱哪类歌的前题下的,就好比张韶涵,叶冷松给的歌大多还是围绕后世她所唱的风格,再加上把一些好歌提前两年放了出来,这才导致大卖。
可是,如果要让他为杨钰莹做一张转型的专辑,他却仍然是毫无把握。就好比刚才叶冷松意淫一样,让杨钰莹唱《小苹果》,唱《最炫民族风》,也只不过意淫一样,能不能让大众喜欢,也是两可之间的。
而一旦转型失败,她这辈子就真的再也没有机会了,说不定就连商演的价格都不能再叫这么高了,号召力与歌迷的凝聚力也会直下降的,很显然,她是绝对没有第二次转型的机会的。
如果继续唱甜歌,只能越来越式微,最终淹没在后期崛起的歌手里面。杨钰莹想证明自己,却只能转型。
叶冷松习惯性的点了根烟,伸手摸着鼻子,不断地婆娑。
杨钰莹知道叶冷松在做决定,也没再说话,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他,她自己很明白,她已经三十岁了,已经淡出歌迷视野两年了,如今歌迷人气还在,现在发专辑还能来及。如果再耽误,接下来的每一年,对她来说,都是职业生涯在倒计时。
片刻之后,叶冷松抬头看着她,认真的说:“你真签过来,是要转型的,这种转型很可能失败,如果失败了或许连商演都不再抢手了,想好了?真要签过来?”
杨钰莹没有任何犹豫的点点头,“想好了,如果不是年前打听你还在云南拍戏,我早就来了。”
叶冷松还在犹豫,坦白讲,哪怕是同样的那些歌,选一个各方面条件都合适的新人来打造,对于叶冷松来说都是很容易的。或者用他先知先觉的金手指,专挑那些后世成名的歌手来唱,再给他们后世唱过的歌,这是最稳妥的。
对于一个歌手来说,十年的时间,固化的可不只是她的外在形象和歌路,固化的同时还包括她的发音、她的唱腔、她的气息,她的一切一切的唱歌习惯……要改变这些,其难度丝毫都不比改变她的市场形象低多少。
但是,这样的确是更有挑战性了一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