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筹集资金(2 / 2)
曾处长高兴地叫了起来:“好事啊。”
还没等曾处长把话说完,杨平就打断了他:“什么好事啊,我都愁死了。”
“你真是个木瓜啊,县委书记找你搞点钱,这说明他看得起你,信任你,把你看成自己人啦,这正是求之不得的好兆头啊。”
曾处长摇了摇头,真的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啊。
杨平叹了气,苦笑着说:“你说的好听,你说他要多少?20万啊我的老同学。”
一听说20万,在万舸争流的宦海中沉浮了十多年、见多识广的曾处长也吃了一惊,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但想想这段时间自己对杨平苦口婆心的启蒙训迪,慷慨激昂的现身说法,已是骑虎难下,便咬咬牙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年头,舍不得金弹子,逮不住金凤凰,他敢吃你就敢喂,与一把手打交道不会吃亏的。你现在好不容易和一把手搭上关系,就此半途而废,那可就得不偿失、前功尽弃了啊。我跟你说,现在的主要领导要‘合法’找你的茬、撸掉你的乌纱帽容易得很啊。再说,官场历来讲究‘一担牛粪培一棵苗’,最忌讳三心二意,立场不稳了。就是他王书记宽宏大量放过你一马不给你小鞋穿,别的领导也不会再“培”你这棵苗了啊,你无情无义没有培养‘价值’嘛,那你就永远都没法进步了啊。”
杨平越听越可怕,按曾处长这个说法,这事不但应该做,而且不做还不行。可杨平在官场毕竟还是个后起之秀,只是粗通文墨,不免少见多怪,忙小心翼翼地问:“这不会有事吧?”
曾处长叹了口气,说:“你这就是杞人忧天、庸人自扰了。就你们两人之间的事,天知地知,你不说,他不说,谁知道呀。”
“这也很难说。俗话说,雁过有声,蛇过有路,没有不透风的墙,做这样的事哪能保证不留一点痕迹的?”
杨平忧心忡忡地说。
曾处长不屑地说:“就算有痕迹又能怎么样?有的人说什么无官不贪,这话是有点偏激,但大凡手里有点实权的,你说一点问题都没有,那就是眼不见睫毛了,可有几个人出事的?其实,他们的手段也并不会比你高明到哪儿去,有的甚至尽在老百姓的议论传播之中。‘屋漏在上,下必知之’,老百姓哪有感受不到的?可我们的官场就像一个舞台,厚厚的帷幕捂得严严实的,老百姓能有机会进去看个究竟么?没有真凭实据,他敢告么?你要知道我们国家可是有个‘诬陷’罪的啊。”
“你不知道,我们这儿正在开展针对反一把手的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活动呢,风声好紧的。”
杨平心事重重地说。
“哼,这样一阵风似的反腐运动见得多呢,还不是‘隔墙砸砖头’?只是抛过去的砖头多些、被砖头砸到的‘倒霉蛋’多点罢了,有后台有背景的稍稍躲避一下能砸到么?”
曾处长不屑地说。
“照你说就没什么事喽。”
杨平睁大眼睛说。
“有什么事嘛,人家没有两下子,能混到那个位置?别人毕竟据守着那一方不大不小的疆土,可以说头上戴有顶顶闪耀的光环,身上涂有层层坚硬的保护色,早已练就了不败金身,哪会轻易动到他那类人头上去?”
曾处长说。
“可我怕我自己出事啊。”
杨平嘟囔道。
曾处长不以为然地说:“你有什么事?就是他出了事,也不会把你怎么样。你想想,如今时不时也会有个把倒霉蛋被牵扯出来,可他们大都是受贿罪,而到底谁行了贿,从来都是没有个下文。这也难怪,行贿嘛,说得明白一点不就是送礼么,如今这年头,中国人又有几个没送过礼呢?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孩子上学要送礼,找工作要送礼,找好的医生看病住院做手术要送礼,反正好多正当的路都被有权人把守着、管理着,你不多少送点礼就通不了关,就不能从层层迭迭、形形色色的部门与管理者那里买回那些本该属于你自己的权利。这么说来,心甘情愿把自己手中的钱财奉送给别人,并非完全是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要是送礼的都有事,那不乱了套?当然,说起来行贿与受贿都是犯法,但你也要知道,这样做其实就是把行贿者与受贿者逼到了同一条战壕、同一辆战车上,两者只有同守共盟、同心协力一直对外才能共存共荣。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内部无隙可击了,整个堡垒也就不容易攻破了。”
有了老同学的擂鼓助威,杨平便下定决心给王书记筹这笔钱。可从哪儿去弄呢?他一时还真想不出可行的路子来。他甚至想,如果王书记只要个三、五万,就是从自己家里拿也行。可一下子要这么多,自己参加工作十几年了也没存过这么多钱啊。找镇开发区的包工头索要?可开发区几个大点的工程都已开工,合同嘛,早已按那些条条框框定好了,这些包工头眼前似乎也没必要急着求他这个刚上任的党委书记。况且,陈大东在工程发包管理方面早就制定了一套管理办法,而且一直都是按章操作,在大兴搞工程的包工头都养成了干老实活,挣实在钱的习惯。杨平冥思苦想了一个多星期,还是理不出个头绪来,也就没有给王军回话。
↑返回顶部↑